要我頂著寒風出門的原因,除了溫泉還有什麼!

天氣冷到不想出門,真搞不懂寒帶地區的人是怎麼生活的。我可是從腳底板冷到頭殼正上方,加上又碰上天空飄著毛毛細雨,溫度又冷又濕,被窩是最溫暖的地方,但我們還是出門了。

星期日一大早,趁著天空看起來稍微明亮一點時,就帶著全家準備出門去泡溫泉了──目的地是烏來。說到台北泡溫泉,身為台北人真的很幸福,花不到二個小時的車程,就可以有北投、陽明山、金山、烏來等溫泉可以選擇,像我這款感染溫泉上癮症的人,對於冬天就不再抱怨這麼多了。

就算不開車,也可以像我一樣利用大眾交通工具,到全省的溫泉區享受上山下海泡溫泉的樂趣。

從我家出發到烏來泡溫泉,需要轉一班車,通常旅遊書上都會建議你去新店捷運站,再轉搭往烏來的客運,前幾次我也是這樣照著做,但每次在新店等車人都很多,萬一沒座位對帶著兩個小孩的我們,上烏來的山路還真是一場折磨;現在我學聰明了,都會提前幾站在景美等車,呵呵,比人家早上車的好處就是位置可以自己選,舒舒服服上烏來享受熱呼呼的溫泉,不累是假日放鬆心情最重要的前提啊!

烏來的溫泉是屬於碳酸氫鈉泉,就是那種不知道泡到的是溫泉還是熱水的無色無味溫泉。大約一小時的車程就可到達烏來,在市區雖然感覺溫度比較回升,但一下車還是明顯感受到山區的寒意,天空也湊熱鬧的飄起綿綿細雨,此時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體會什麼叫做雲霧飄渺、如夢似畫的景致,要不是皓鈞吵著要我抱抱,我整個人彷彿置身世外桃源,眼睛一閉似乎就能思古之幽情,但在抱抱聲的催促中還是要回到現實,彎身抱起15公斤重的皓鈞往溫泉會館前進。

全家泡溫泉唯一的選擇就是湯屋,因為有許多溫泉會館的大眾池是不給小孩進去的,要不然以我個人的喜好,大眾池的裸湯才是泡湯界的至高享受。雖然現在的湯屋都規劃的很精緻,但精緻的另一種說法就是價錢高的坑人,動輒上千甚至數千元的湯屋比比皆是;以前雖然泡湯環境沒現在這麼優,但簡陋歸簡陋,卻也表示價錢是平易近人,一張百元鈔也可以舒服的享受,還找回幾個零錢。時代不同囉!

忘了我第一次泡湯是哪一年的事了,但應該也是20多年前的記憶了。哇,原來我的溫泉資歷竟然已經超過20年,人生真是一晃眼啊,歲月催人老的感覺總是在回憶價錢的時候最為明顯。第一次泡湯應該是在紗帽山的七窟,那時候沒有什麼規劃完善的溫泉設施啦,就是紗帽山的土雞城中,用餐之餘可以順便洗個溫泉澡。

印象中七窟的土雞城也沒有什麼大眾池,反正就是隔成一間一間的個人池,灰灰的水泥牆隔成的浴池,搭配冷冷的白色油漆牆面,連出水口都是粗糙到不行的鐵水管直接嵌入,配上誇張到不行的紅色熱水龍頭加藍色冷水龍頭,一個人在小到不行的密閉空間面對濁濁的溫泉水,說真的第一次泡湯的記憶不是那麼好,感覺就是不乾淨的水啊?洗澡為何不在家裡洗咧?

之後才有機會去了稍微像是溫泉的馬槽花藝村或日月農莊,那裡因為有了大眾池,雖然也是簡陋的設備,但因為可以跟同學邊泡邊聊天,氣氛頗佳,我開始比較喜歡泡溫泉了。那時也才大概知道濁濁的水其實是陽明山正港的硫磺溫泉。現在得馬槽花藝村已經越來越有規模了,但可惜的是日月農莊大概在幾年前燒光了,少了一個可以回憶的地方。

有了跟同學坦埕相見的泡湯經驗後,對泡湯就相當期待,但這些溫泉離市區實在好遠,每次追著風飆車去山上也不是長久之計,此時台北市陸續開了幾家號稱設備豪華的三溫暖,我們幾個小蘿蔔頭也就有樣學樣,跟著去三溫暖開眼界了。第一次的三溫暖經驗是環亞後面的白金漢三溫暖(現在已經不在了),說豪華是一點都不誇張,光是冷水池、熱水池、蒸氣室等,一個換一個就讓我們興奮好久,更別說還有睡覺看電視的地方,飲料免費喝、香菸免費抽,雖然入場一次要350元,但興頭來了擋都擋不住。

有了市區的三溫暖可以泡澡後,溫泉對我的吸引力的確降低不少,不過還是三不五時會跟著有開車的朋友上山去泡一泡,但每次泡到那簡陋的溫泉設備後,腦子裡都是三溫暖的豪華與大氣,寧願多存點零用錢也要上三溫暖逍遙。

在台北,我真正開始喜歡上泡溫泉,大概是民國82年吧,記不清楚了。正確應該是行義路上開了一家叫做「川湯」的溫泉餐廳之後。以往溫泉餐廳都是把用餐當作第一選擇,泡湯只是附帶給饕客的一點回饋,但「川湯」出現後不一樣了。那時我已經在兄弟棒球隊上班了!克同跟閻驊是我那時的三溫暖伴,也就是後來的湯友。

川湯把日式木造的溫泉街景移植在北投行義路上,把土雞城或溫泉餐廳帶到另一個境界。日式的命名加上仿日式的建築,走進餐廳就像來到古樸的溫泉小鎮,氣氛好極了。而川湯的大眾池造景也讓我為之著迷,庭園式的溫泉區是當時僅見,裡頭有以岩石砌成的大大主池,一改過去擁擠且視野不佳的泡湯環境,池中還有石柱讓從底下冒出的泉水源源不絕流出,池旁的出水口也利用和風造景予以裝飾,讓泉水沿著假山緩緩注入主池中,半露天的大眾池可以一邊泡湯一邊欣賞翠綠山巒,在那樣的環境泡湯,除了享受片刻寧靜以外,沒有任何負面思緒。去過一次川湯之後,我就把三溫暖給拋到九霄雲外了。

之後就經常往行義路的川湯跑,為的就是體驗日式的溫泉感受,有時候沒有用餐,只是花100元泡個湯就爽翻天,甚至還夾帶清酒及杯子進去,趁服務員不注意時,整瓶放在池子裡溫熱一下,然後假裝自己置身日本,偷偷享受邊泡溫泉、邊喝熱熱清酒的體驗,腦子裡想像飄著冬雪的意境,呵呵,現在回想起來有點可笑,但當時川湯還真是紅到不行!至少對我而言,川湯很重要。

後來台北近郊的溫泉就開始變化了,週休二日開始以後,人們對於休閒生活的重視不可同日而語,這十年來溫泉餐廳一家比一家豪華、溫泉會館一家比一家昂貴,新的溫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,舊的溫泉為了有競爭力,也投入大筆資金維修改善。加速變化的溫泉產業已經不是當年的克難溫泉了,如今只要一到冬天,溫泉的話題就不曾停過,對我這罹患溫泉上癮症的人是好事,但之後這十年的溫泉體驗,我就不一一贅述了,反正就是越來越不一樣了!

現在,台灣可說是處處有溫泉,以前沒有溫泉的淡水、苗栗、新竹、楊梅都莫名奇妙地出現溫泉,每個地方也都號稱是鑿井取得且經過驗證的真溫泉。連賣房子的建商只要強調戶戶有溫泉,房價至少可以漲個三成,甚至前幾天連台北市東區某建案,也對外號稱掘井挖到溫泉,市區也有溫泉?真是看到鬼了!

看來溫泉已是台灣最普及的全民休閒運動。所以囉,我真想不出在這種天氣,能誘使我頂著寒風出門的原因,除了溫泉還有什麼!

在〈要我頂著寒風出門的原因,除了溫泉還有什麼!〉中有 3 則留言

  1. 是啊!想起以前的日子,還真棒ㄌㄟ!

    記得有一次我們還一起蹺班騎著機車去日月農莊,
    泡完溫泉之後,在北海岸的路上遇到下雨,正巧有個巴士咖啡站(巴士的外殼),我們還上去喝了杯咖啡呢!
    回覆
  2. 以前去洗溫泉 都是我擔任司機先生

    不過嘉鴻平常不喝酒

    倒是洗溫泉時 喜歡喝清酒

    從年輕時代就是風雅之士 真是要得!

    還有 祝舒婷生日快樂!這才是重點!

    回覆

發佈留言